元丰改制

元丰改制
(元丰改制, 元豐改制) 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。 宋初, 官称与实际职务脱离, 官称仅用以定其品级傣禄, 称寄禄官; 另有差遣, 方为实际职务。 故宋初设官, 名为沿袭唐制, 而三师、 三公不常置, 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, 朝廷各机构皆无定员, 无专职, 三省、 六部、 二十四司虽有正官, 非有皇帝敕令, 并不主持本部门事务, 另由皇帝指派他官主管, 称为差遣。 致中书令、 侍中、 尚书令不参预政务, 六部尚书、 侍郎不管本部事务, 给事中不封驳, 中书舍人不起草诏令, 谏议大夫不规谏, 起居郎与起居舍人不记注, 司谏、 正言非有特旨, 亦不任谏诤。 神宗元丰三年(1080), 置详定官制所, 制定《寄禄格》, 杂取唐及宋初旧制, 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等定为二十四阶, 用以取代原寄禄官中书令、 侍中等等, 以阶易官, 用为确定官员傣禄及升降品级标准。 成新寄禄官, 而原寄禄官之朝廷各机构正官依其官称主管本部门事务, 官称与实际职务相符, 成职事官。 次年, 又定新选格, 改革铨选制度, 授官铨注, 皆归吏部, 并规定凡除授职事官, 皆以寄禄官品高下为准, 五年, 仿唐六典所载官制, 颁三省、 枢密院、 六曹条制, 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。
* * *
(元豐改制, 元丰改制) 宋神宗元豐年間的官制改革。 宋初, 官稱與實際職務脫離, 官稱僅用以定其品級傣祿, 稱寄祿官; 另有差遣, 方為實際職務。 故宋初設官, 名為沿襲唐制, 而三師、 三公不常置, 宰相不專任三省長官, 朝廷各機構皆無定員, 無專職, 三省、 六部、 二十四司雖有正官, 非有皇帝敕令, 並不主持本部門事務, 另由皇帝指派他官主管, 稱為差遣。 致中書令、 侍中、 尚書令不參預政務, 六部尚書、 侍郎不管本部事務, 給事中不封駁, 中書舍人不起草詔令, 諫議大夫不規諫, 起居郎與起居舍人不記注, 司諫、 正言非有特旨, 亦不任諫諍。 神宗元豐三年(1080), 置詳定官制所, 制定《寄祿格》, 雜取唐及宋初舊制, 以原散官開府儀同三司等定為二十四階, 用以取代原寄祿官中書令、 侍中等等, 以階易官, 用為確定官員傣祿及升降品級標準。 成新寄祿官, 而原寄祿官之朝廷各機構正官依其官稱主管本部門事務, 官稱與實際職務相符, 成職事官。 次年, 又定新選格, 改革銓選制度, 授官銓注, 皆歸吏部, 並規定凡除授職事官, 皆以寄祿官品高下為准, 五年, 仿唐六典所載官制, 頒三省、 樞密院、 六曹條制, 依新制任命三省長官實行新官制。

Chinese Collegiate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bureaucratic ranks (Simpl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)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сделать НИР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